抖空竹、高高蹺、天橋中幡……7月5日,這些難得一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齊聚長春水文化生態園,也正式拉開了第三屆消夏避暑全民休閑季暨吉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非遺表演及傳統手工藝項目展示活動的序幕,并持續到7月7日。
在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北露天沉淀池、藝術廣場、下沉式雨水花園、水文化博物館等地設置了8個展區,匯集23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和200余名非遺傳承人和表演者進行現場表演和展覽展示,包括鼎豐真糕點、彪哥煎餅、朝鮮族打糕、朝鮮族泡菜、福義德道口燒雞等非遺美食,關氏滿族剪紙、李氏葫蘆畫、關東泥人張、徐氏中國結、韓氏草編、白氏面塑、李氏滿族刺繡、玉雕、陶藝等傳統工藝,琵琶、古琴、古箏等傳統音樂,長鼓舞、高高蹺、中幡、舉刀拉弓、抖空竹等傳統表演。讓廣大市民游客在體驗與互動中,感受到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其中,遠道而來的蘭州永登縣的苦水高高蹺,來自北京的天橋中幡,他們的高空表演和高超技藝,成為水文化生態園系列活動的招牌和亮點,彰顯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