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七,俗稱“人日子”,面條是這一天中的“主角”。22日中午,記者在長春市南三環與幸福街交會處附近走訪時發現,開業的飯館中面館尤其受歡迎。
正月初七吃面條,市場上的手搟面則成了暢銷貨。長春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21日下午她在汽車區的一個綜合市場購買了兩斤手搟面,買面的時候還排起了隊。
“往年我都是在正月初七去市場買手搟面回家煮,今年怕買不到,我提前一天去的,人還是很多,需要排隊。正月初七不是人日子嘛,再說過年這幾天大魚大肉吃得太膩,正好吃點面條也解解膩。”趙女士笑著說。
22日中午,記者來到位于南三環與幸福街交會處附近的飯館踏查,發現大多數的飯館都已經開門營業。而在這些飯館中,面食店的顧客比較多,麻辣燙店的顧客也不少。
“今天是我們公司年后第一天上班,正好趕上正月初七,就和同事商量一起來吃麻辣燙,麻辣燙里也有面條,正好也應了習俗。”市民王女士說。
一家面店的工作人員稱,考慮到正月初七是吃面條的日子,他們便選擇在這一天開門營業,因為距離寫字樓比較近,因此來就餐的多數都是年輕人。
民俗專家曹保明說,農歷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勝日”,即“人類的生日”,人日節俗出現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
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和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
曹保明說,現在,民間還有“人日”吃面條的習俗,并把這習俗發展到正月十七、正月二十七,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種愿望。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饒明月 實習生 朱曉彤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王振東 攝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